对比历次原油大跌年份的情况,这次表现出的下跌速度较快,如果从供需角度看,这次和2015—2016年那段时间较为接近。所以短期看,原油更多的是需要时间来消化,需求端需要等待疫情的好转,真正地改善经济情况,供应端则需要产油国有人先出现妥协。从上述分析看最可能的是美国的页岩油出现减产,从而加大俄罗斯回到谈判桌的可能,甚至美国也加入产油联盟。
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变得动荡不安。从最新的各国政策看,跨国流动将大幅减少,美国加拿大之间都达成了边境的临时关闭,国际航班近期将大幅缩减原油的航空燃油需求,加上各国都在加强社交距离的限制,个人出行的需求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经济的担忧也在加大。以IMF最新的经济增长预测来看,全球的经济增速已经下调到2%以下,不排除继续下调的可能。从过往的评估看,经济增速低于2.5%就定义为衰退,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变得愈来愈近。从燃油类需求和经济增速的角度看,原油的需求都会加大下降的速度。
OPEC+的新减产协议破裂,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油价战争正式打响,沙特快速下调各方向的升贴水,主要针对俄罗斯和美国的主要市场,对于市场份额志在必得,近期沙特的表态是打开产油大闸,预计4月会将石油产能提高到1200万—1300万桶/日,提高230万桶/日以上,俄罗斯表示4月会将产能提高20万桶/日,而美国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10万桶/日,供应的冲击变得不可避免,且可能维持产油国博弈。按照OPEC+减产协议破裂前的高盛平衡表仅修改供应的情况,2020年将出现产能过剩,其中2季度将堆库400万桶/日以上,这还是在需求端尚未调整的情况下,如果考虑最新的需求下降预期,2季度堆库有可能超过500万桶/日。
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判断产油国之间的博弈将会如何演变,未来会如何收场。
首先看沙特,从过往的历史来看,沙特在发动产油战争的时候都比较坚决,并且比较看重一个指标——市场份额,只有将市场份额提高,在未来的谈判上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且2016年减产联盟达成之前,沙特确实从美国和俄罗斯手上抢走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这次准备更加充足的情况下,沙特应该要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会罢休。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