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09:34:06 来源: 财经新闻网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网易财经、网易研究局主办的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创新与破局”为主题,多位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共聚一堂,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2022年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
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姚长盛致辞时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中国在防疫抗疫和维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新冠疫情持续、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如何继续建设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局势的稳定,尤为重要。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6%,高于全球平均的4.9%。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对实现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4.9%是非常关键的。
展望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朱光耀认为,除了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继续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地缘政治可能发生的一些危机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最关键的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扩展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退出,对全球经济的外溢性影响;第二,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规则制定方面尚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对于全球经济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第三,如何有效地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稳定,特别是关键的技术产品----芯片供应链的稳定性,存在很大挑战。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表示,2021年上下半年经济修复情况表现各异。上半年修复强劲,下半年修复减弱。邱晓华认为,2022年政策底线会以保持经济增幅不跌破5%作为基础。由此推断,2022年财政政策会是积极中更加有效,货币政策适度灵活、精准调控,保持市场流动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未来中国将仍是世界大工厂。原因包括,第一,中国制定的“双循环”经济格局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提升打好基础;第二,中国原有的全球产业链有独特优势,制造门类齐全,无缝对接链条型优势较大;第三,中国劳动力优势虽有所降低,人才优势却在凸显。这三大关键因素是支撑中国未来仍是世界大工厂,特别是升级为高精尖大工厂的充分理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抱有信心,预判到2028年-2030年之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49年,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时,人均收入至少达到美国的45%,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2倍,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从短期来看,姚洋认为,2022年政策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不会低,他预测2022年中国可能将实现5.5%-6%的增长速度。
碳中和带来新增投资150万亿
在谈到如何实现双碳计划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双碳战略需要双创来推动,双创就意味着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中国实现碳中和预计将新增投资150万亿,这是尚待重新分配的巨大财富蛋糕,每个城市、每个企业都将参与其中。
同时,仇保兴指出,以城市为主体的碳中和路线图,形成自下而上的碳中和体系,与自上而下的行业碳中和体系互补,将形成有高度韧性的碳中和体系。城市的新发展动力很大一方面将来自于碳中和战略实施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政策,这是个巨大的机遇,也是质量转型和结构转型的重头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刘俏表示,碳中和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学、管理学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理论层面明确碳中和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权衡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解决技术路线选择问题以及减少污染物和减排的优先顺序问题等。
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不仅时间紧,而且任务重。刘俏分析,用更短的时间完成能源结构的彻底改变,实现生态文明,难度较大。但会带来一次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甚至会推动中国在新型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领先的角色。
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谈到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全面推行注册制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重点在“三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是由市场来决定上市企业,让市场决定股票价格。法制化则有“九字方针”: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在谈到注册制国际化时,吴晓求表示,注册制改革也是给国际化创造条件,中国资本市场的境外投资者仅占3.5%,必须着力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开放,着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到2035年之前,境外投资者占比要超过15%。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展望资本市场时表示,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类市场比较有机会。一方面是流动性整体维持稳定而宽松的局面,企业盈利虽有整体向下的压力,但在稳增长预期强化的前提下,盈利预期会比之前一致认为的要好。另一方面,当风险被兜住以后,市场风险偏好可能提升。所以2022年市场结构性机会较多。
奥密克戎大规模本地传播可能性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谈到当前全球普遍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时表示,奥密克戎对我国造成输入病例引起的局部疫情是有可能的,但造成一定规模的本地传播,比如千例病人以上的疫情可能性极小。
吴尊友指出,防范奥密克戎要注意两点,第一,由于奥密克戎症状比较轻,发现更难,更易传播,所以对疫情防控是一大挑战,一旦症状轻了,对于病人个体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群体防范来说难度更大了;第二,奥密克戎使得疫苗效果折扣比其他的变异毒株更大,所以需要打加强针。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刘国恩在展望2022年时提出,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首先是奥密克戎病毒的快速传播影响。其次,2021年,各国政府都使用了相当程度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促进了更快的宏观经济复苏和短期增长。2022年,这两个政策的使用空间不大。应该做好国内经济“双循环“运行预案,更好应对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
疫情推动元宇宙到来
著名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表示,疫情深深地改变了当代人类生活、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模式。在疫情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影响下,人类需要转变生活和工作模式,这成为推动元宇宙产生的极为特殊的历史动力。此外,新经济模式、技术以及80后以来的新三代人口的比重超过总人口的60%,推动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
朱嘉明说,元宇宙将改造传统的资本体系、产业模式、产生一批新型的、支持元宇宙生态的企业,同时也会在未来的经济体系中创造新的赛道,提供了新的竞争规则,改变迄今为止因为工业革命所形成和固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和产业生态环境。
“元宇宙也会带来各种风险,比如人口风险、科技停滞风险等。”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直言,在元宇宙里面就能获得各种成就感,是不是会让人丧失探索真实世界的欲望?
房地产“稳”字为主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在谈到房地产行业时表示,流动性充裕以后,不光是权益资产,商品、房子价格都会上涨,这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加入了很多行政性政策的限制,如限购、限贷、限买、限售等,在“房住不炒”框架维度下,2022年不会大放松,仍然以“稳”字为主。
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预计,2022年房地产市场会逐步企稳。这种情况会在股票市场有所反映,房地产公司特别是央企、国企和稳健的房地产公司已经进入到一轮估值修复。从这个角度来看,2022年股市赚钱效应相较2021年要好。
在谈到促进房地产良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藩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把保障和市场分开;第二,房地产政策要科学,尊重经济规律,政策要稳定。第三,保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渠道,对买房者按揭政策要考虑城市化和房价水平,适当松绑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第四,加强对预售金的管理,只能用于项目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