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6 13:35:28 来源: 财经新闻网
原标题:全国第一个!广州拟认可跨市落户积分
8月13日,广州举行第16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介绍《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起草情况,广州市司法局立法二处处长程应游表示,为吸引更多人才来穗发展创业,《草案》完善了外地人才积分入户政策,即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人才入户积分,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同时,《草案》如获通过,广州将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的城市。
新闻发布会现场
“城市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随着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动力的共识,产生了围绕共识而制定的人才引进方案。不过,这一次广州的人才引进方案与此前城市间大规模的“抢人”有所不同。
第一,《草案》的意义不同,提出了“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我市累计认可”。今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后,广州率先将意见要求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探索重点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第二,《草案》的内涵不同,一个“抢”字形象地展现了上一阶段人才引进的特点——强调竞争,具有时间上的迫切感;而这次的《草案》传递出了一种从容,并不是强求人才一定立刻来广州,而是为外地人才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种方案通过落户积分互认的方式实现,为人才展现了“留守”或“回家”之外的第三条路径。同时,从今年5月宁波和舟山推动户籍同城化完全放开互认的实践来看,广州的户籍同城化有所不同,考虑到户籍积分互认后,人口向重点城市集聚,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造成的压力,广州有侧重地考虑了户籍同城化的方向,在互认主体上限定为“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此次推动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目的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从广州市司法局对《草案》的解读中可以看到,“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与“简化办理涉企事项程序”“优化创新金融服务”等归在同类,意在“深化改革,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这番归纳颇有讲究,将人才引进看做是“服务企业”的一部分,而不是抢人大战的战绩比拼。
将人才视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这无疑是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化思考——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改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在程序上少盖些章、少跑些腿,当然这些很重要,但更进一步的思考是,企业如何才能更有活力,更具备发展后劲?这些依靠的恐怕就不仅仅是精简程序,而需要从企业需要的人才着手,只有企业能在本地招到优秀的员工,才能更好地立足本地,辐射区域。从这个角度上说,通过户籍准入年限互认的方式吸引人才,的确属于企业全生命周期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跨区纳才”尚处于“草案”过程中,怎样具体实现跨地区落户的积分互认也有待更详细的方案出台。
草案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此外,据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建山介绍,《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按照立法计划安排,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于近期审议《草案》。
据介绍,该草案全面落实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总结提升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在法律框架下坚持制度创新,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这种改革力度在这么多地方立法中是前所未有的。”张建山说,草案涉及的市直党政机关多达27个,涵盖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重点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投资者、办理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等12个领域,研究提出48项改革制度。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