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08:27:50 来源: 财经新闻网
“知识付费”激情退去 获取知识没有捷径
近日,据界面新闻报道,在朋友圈卖课的人越来越少了,而那些课程的用户也早已激情退去。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增长率保持在100%上下,60%以上的人由此满足了专业需求。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个行业可以一路“高歌猛进”之时,《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却显示,用户对知识付费产品选择更加理性,未来情感类热度将逐渐削弱,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市场主流。
当年,“罗辑思维”等知识付费产品风头正劲的时候,忙于工作,却充满“知识焦虑”的年轻人,似乎等来了一种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完美产品”。在他们看来,只要花一笔小钱,就能让别人帮助自己在难以充分利用的零碎时间里补充知识,实在太过“超值”。然而,尽管这类产品在之后几年一路推陈出新,愈发五花八门,但用户却渐渐发现,自己在冲动之下投入到知识付费业务里的金钱,未必能够让自己真的获得知识的增长,反而不时给人一种交“智商税”的感觉。也正因如此,这个行业才停下疯狂扩张的脚步,进入一个特殊的“冷静期”。
公道地讲,对于一部分核心用户而言,知识付费确实有其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有些人在阅读上存在一定障碍,也有些人实在太过忙碌,以至于根本挤不出整块学习与阅读——对这样的用户而言,知识付费业务提供的服务尽管只是一种“二手知识”,却也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但是,对于更多普通的年轻人而言,这样的“二手知识”并非“奢侈品”,也谈不上是什么“必需品”。只要有心,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书本和正规的课程,自己去汲取“一手知识”。在一定意义上,知识付费业务的存在,与其说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倒不如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看似省力的“捷径”。遗憾的是,正如许多寓言所揭示的那样:贪图“捷径”者,往往为“捷径”所困,最终反而得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