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20:38:21 来源: 财经新闻网
当前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癌症是国民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健康中国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15%。
肿瘤的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初露锋芒。
此前,中国医师学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邹英华在中国医学创新发展论坛、第十五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首届南方肿瘤微创介入论坛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介入治疗”不但是普通大众,甚至有的医务工作者都不了解。介入不是单纯地用药,也不是单纯地开刀,它等于是介于外科的开刀手术和内科用药之间的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的介入治疗是不需要开刀的,主要是用针来穿刺到肿瘤上,局部采取高温或低温的办法,直接把肿瘤杀死。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冯铁虹则说道,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影像技术的不断革新,影像引导下的经皮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新的诊疗手段,相对于传统治疗手段,这种诊疗手段的优势是创伤更小、疗效肯定、费用低廉、并发症少。
不过,这一治疗技术还存在一大风险,即难以找到患者正确的穿刺方向及确认穿刺深度。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多数采用先在体表定位,医生依据术前CT扫描图像数据,根据个人经验在穿刺过程中主观把握进针的深度和角度,由于缺乏直观的可视化引导及实时动态导航,穿刺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多次CT扫描,根据图像不断调整穿刺方向及确认穿刺深度,这既增加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还会大大延长手术时间,导致穿刺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冯铁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但是另一方面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可以使手术过程可视化、精确化,能够明显提高穿刺精度,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减少手术处置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了”盲穿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目前我们已经引进诸如赛诺威盛等智能导航机器人系统。
2018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 年)》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5号)一文,标志着国家全面放开介入技术的准入条件。
“引进了智能导航机器人系统之后,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科室的诊疗能力。简单说就是原来传统‘盲穿’处置不了的病人,在智能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下可以完成微创处置了, 该系统易学习、易操作,特别是在复杂角度、进针倾角陡峭的情况下,处置精准度高、在协助医生完成精准微创处置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加速青年医师的培养进程,提高了科室和医院的知名度有一定帮助,绝大部分患者更信赖当地医院也更愿意在本地完成肿瘤的诊疗。”冯铁虹向记者说道。
当前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癌症是国民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健康中国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15%。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副院长、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中心主任丁罡教授表示,我国肿瘤的发现与治疗整体上属于中后期,中晚期肿瘤往往伴随较高的复发及转移,这是我国与国外5年生存率存在较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肿瘤治疗的一个重难点就是加强早诊断、早筛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