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 10:11:38 来源: 财经新闻网
东营出台高成长型重点培育计划
5月28日从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首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东营市将重点在全市营业收入1000万元至5亿元的中小企业中,分期分批集中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
会上,东营市工信局局长杜振波介绍了《东营市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下称《培育计划》)的出台背景目的和主要政策措施。根据《培育计划》,力争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家;上市(挂牌)企业超过300家;新认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达到100家。
重点梳理两类政策
促进培育企业快速成长
为促进培育企业快速成长,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培育计划》梳理了普惠性扶持和重点支持两类政策。
普惠性政策是在降低企业社保费率、支持企业项目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惠企政策落实等方面,支持企业提质增效。在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强化续贷转贷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都能享受的普惠政策。
重点培育政策主要针对东营市首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通过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优先将重点培育企业纳入“银企互信名单”,建立“一对一”或“主办银行+协办银行”的主办银行模式,为企业量身制定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加强担保机构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培育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切实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财政部门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重点培育企业担保发生的代偿损失给予补偿。通过优先提供要素保障,在项目用地、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培育企业,优先安排重点培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市企业家培养“1121”工程培训活动。
加强培育过程管控
建立相应服务机制
通过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重点培育企业成长档案,进行跟踪调度,发生安全、质量、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造成较大影响或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的,将及时调整出重点培育企业名单。每年从重点培育企业中选树10家左右标杆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及时解决企业难题,重点培育企业遇到发展问题,可通过“企业难题直通车”直报市政府。
为重点培育企业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东营市政府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重点培育企业在行政审批、融资需求、要素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重大问题。每家重点培育企业配备一名政务服务员,实行常态化跟踪服务。加强政企沟通,每年至少召开2次中小企业座谈会,及时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强化宣传引导,在政府门户网站常态化公布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宣传,营造“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品牌效应。
新闻同期声
首批35家重点培育企业名单揭晓
导报讯 5月28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了《东营市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并发布了首批35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山东德仕石油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榜上有名”。
经过东营市各县区政府和市属开发区管委会推荐,市政府统筹研究,确定的首批重点培育企业具有符合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要求、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规范化程度高4个特点,35家企业所在行业均属于“5+2+2”产业体系;近两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甚至几倍的增长速度,已经具备了跨越发展的条件,是东营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的重要梯队;35家企业共计拥有专利585项,其中发明专利121项,其中24家企业建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4家企业拥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管控机制健全,财务管理规范,银行信用良好,对接资本市场的条件逐步完善。
目前,已有4家企业创业板或新三板上市,12企业纳入上市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