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18:00:01 来源: 财经新闻网
近日,湖北省咸宁市一名3岁女童被遗忘在校车内身亡,令人十分痛心,教训十分惨痛。
这样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了。仅在2018年就发生几起:4月9日下午,合肥一名4岁女孩和一名6岁男孩被发现在一辆轿车内,待群众用钥匙打开车门,两个孩子已没有了呼吸。5月24日上午7时20分许,武汉江夏的伍雪梅把4岁儿子欣欣送上了“校车”;下午4时许,她接到园方电话,欣欣死了,原因是星星幼儿园因粗心大意将欣欣遗忘在了校车上。
如何防止这样的悲剧发生?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两点:一是解决责任心问题,让所有接送人员高度负责,时刻牢记别丢下一个孩子;二是解决制度问题,例如建立上下车检查制度、幼儿园、司机、家长三方的交接制度,如此确实可能减少遗忘孩子的情况发生。
但是,应该看到以为,责任和制度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正如美国亚利桑拿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吉恩布鲁尔博士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拥有绝对正确的记忆,即使是最完美的父母也会犯错误,可能有人会犯的最大错误是觉得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因此需要有一个使用技术来限制这种风险。”布鲁尔也表示,几乎所有把孩子留在车里的人都表示了同样的观点,“我从没想过会发生在我身上。”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说过,他到日本的食品企业参观,工人上卫生间都规定了一定的程序和步骤,什么洗手、消毒、烘干,如果少了一个环节,他就无法打开厕所的门走出来。这里,保证卫生不仅是靠制度和员工的自觉性,而是电脑设计的“死”程序,想不遵守都不行。
那么,我们能不能设计这样一种技术手段:当车上探测到还有生命信息时,就让司机无法关上车门。据说,现在是有这样的产品的。现代汽车2019年推出的新车型就安装了这种系统,其能够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来监控后排座位,以检测是否有儿童运动。在司机离开汽车后,如果系统检测到有儿童运动,就会发出报警,同时闪光灯亮,并能通过现代的BlueLink系统向车主的智能手机发送警报信息。仪表盘上的信息也会提醒车主在下车前检查后排的座位。
长沙晚报曾经报道,长沙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的一位小学生发明的“汽车智能防窒息装置”,一旦监测到车内有遗留幼儿,将自动启动防窒息系统。在去年的第22届全国发明展上,该项发明一举斩获金奖和宝武专项奖,并被选送参加去年法国巴黎发明展。这个装置的原理是:当成人将熟睡中的幼儿遗漏在车上,驾驶员锁上车门离开时,智能汽车防窒息装置能够自动启动,对车内进行扫描,如果发现车内有人,装置中的红外感应器就会感应到,并传输信号到主控板,主控板启动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提醒车主及行人,有幼儿遗漏在车内;同时,启动通风装置,向车内输送新鲜空气,当车内温度过高时,将启动降温装置,进行降温。
这就是说,靠科技设施来预防小孩遗忘在车上,已经是一个科技课题。现在需要的是,权威部门通过鉴定,选择效果最好、使用最简便、费用最低的设施,一旦确定之后,就应该加以推广使用。对于所有校车应该成为标配,实行强制安装,家用车则由家长选择自愿购买。
即使现在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我们也应该有信心迅速研制出来。在一个飞船可以上天的国家,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小菜一碟。如果我们从技术上做到,只要车内有小孩,就关不上车门,开不动车,并且发出报警声,这样一来,“夏日悲剧”才能得到根本性治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就此成立一个攻关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