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国信
证券xOe财经新闻网xOe财经新闻网 核心观点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普遍认同金融指标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暨先有融资信用扩张再有经济复苏回暖,然而这一结论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美国市场中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到金融指标是一个滞后而非领先指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背后的微妙之处在哪里,对我们理解未来经济周期的变化又有什么指导意义本文对金融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领先滞后关系,以及背后的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xOe财经新闻网xOe财经新闻网 中国实践:金融指标领先于增长指标从历史经验来看,M2 增速回升的拐点都要领先与 GDP增速回升的拐点,但 M2 增速高位回落的拐点并不一定会领先于 GDP 回落的拐点。与 M2 增速的情况相类似,社融同比增速与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的向上拐点同样要领先于 GDP 增速的向上拐点;但社融与信贷同比增速的向下拐点并不一定领先于 GDP 增速的向下的拐点。也就是说,每一轮周期启动的起点均是实体经济融资的回暖,但在经济增速放缓后,融资增速却不一定放缓。
xOe财经新闻网xOe财经新闻网 不一样的美国经验:经济增速先于金融指标回升从历史数据来看,在 1980s 中期以前,M2 都是美国经济增速较好的领先指标。 但是这一关系在过去的三十年出现了变化。在 1990 年的海湾危机、2001 年互联网泡沫以及 2008 年的次贷危机中,GDP 增速都要先于 M2 增速见底。 同样,历史数据显示,二战至今 70 余年的时间内,美国信贷市场债务余额的同比增速在多数情况下滞后于 GDP 增速的回升。细分行业中,商业与工业贷款同比增速滞后于经济见底的情况更为明显。而美国商业
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的领先滞后性在 1970 年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xOe财经新闻网xOe财经新闻网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xOe财经新闻网xOe财经新闻网 (文章来源:国信
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