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14:27:07 来源: 财经新闻网
一系列推动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措施相继落地,政策蓝图逐渐清晰,实现“宽信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银行的实力允许。如果资金能向银行集中,便可推动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政策支持资本补充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议提出了两项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具体措施。一是对商业银行,提高永续债发行审批效率,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准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二是引入基金、年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银行增资扩股,支持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交易。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政策用意,体现出解决银行再融资问题的迫切性。在此之前,央妈和财爸已联手为银行补充资本铺路。2018年12月25日,央行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1月24日,央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允许一级交易商使用所持合格银行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票,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的银行永续债纳入MLF、TMLF、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1月28日,财政部印发永续债会计新规,对永续债发行方和投资方的会计处理提供规范和引导。
一系列推动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措施相继落地,政策蓝图也逐渐清晰,实现“宽信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银行的实力允许。如果资金能向银行集中,便可推动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强调,资本金得到补充的商业银行要完善内部机制,提高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银行资本消耗加剧
寻照这种思路,首先来看银行当前面临的资本困局。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不断攀升,信贷扩张与子公司的设立成为资本消耗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去年以来,企业债务问题和经营风险加大,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攀升,持续增加着银行的资本占用,加之金融严监管使得表外业务明显收缩,表外回表令资本金产生更多消耗。“银行系统的资本水平一直难以跟上信贷增速和风险偏好。”惠誉评级认为,在利润率、贷款增速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外部融资,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仅能将资本比率维持在当前水平。
此外,在资本金监管方面,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受制于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TLAC监管框架要求,我国四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用新的工具进行资本补充,尤其是其他一级资本的补充。根据 2018 年三季报数据,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总资本充足情况较好,而一级资本充足率情况较差。杨荣进一步分析,以监管要求中一级资本充足率(6%)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5%)之差(1%)对其他一级资本充足情况做出粗略衡量,发现我国工农中建四大行以及大部分上市银行都没有达到这一指标,验证了其他一级资本的缺乏。
而从再融资手段看,目前银行资本金补充工具较为匮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巴塞尔协议 III 将银行资本金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三类。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主要包括增发、配股、IPO、可转债,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国内仅有优先股,手段十分单一。“近年来,国内在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但对于一级资本,商业银行补充渠道仍较为欠缺,特别是对于大量未上市的商业银行。”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认为,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商业银行内源资本积累有所不足,对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有些力不从心,拓宽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已迫在眉睫。
永续债推广在即
政策推动下,银行永续债启动。目前,中国银行已成功发行国内首单商业银行永续债,在央行创设CBS的保驾护航下,市场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得到保证,为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创造良好的供需环境。此外,银保监会也放开限制,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监管部门这些政策的初衷无非是降低银行永续债的发行阻力,例如通过CBS,不仅大幅增加了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也降低了发行成本。虽然没有显性担保,但就工具本身的使用而言,相当于用银行信用置换央行信用,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使用持有的银行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票,降低了买方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且可将央票再质押换取流动性。从投资方来看,目前主要为长线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险企、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由于银行永续债不同于企业永续债,不含利率跳升机制,赎回需监管认可,这些特征都增加了投资者的认购意愿。”一位上市银行投行部人士介绍说,从中行的首单实践来看,发行定价较具吸引力,买方市场活跃,全场认购倍数超2倍。
据了解,中国银行发行的首单银行永续债发行规模400亿元,票面利率4.50%,较本期债券基准利率(前5日五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高出157bp,利差高于大型银行优先股(80-100 bp)和二级资本债(110-150 bp),定价吸引力较强,参与认购的投资者超140家,成功发行后,预计可提高中国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约0.3个百分点。央行在1月25日的公告中称,首单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推出,为后续商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提供了范本,也拓宽了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工具渠道。
一边有监管政策的支持,一边是中行的成功试水,业内预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新型工具,银行永续债的推广在即,发行规模将得到释放。根据杨荣的判断,预计缺少其他一级资本的其他银行也将陆续公告发行永续债,尤其是除了中行的其他三大行,预计发行速度会加快,中长期看,规模有可能达到万亿元以上,短期内,由于需要时间完成审批流程,本年内估计发行规模会达到1000 亿元以上。
(文章来源:新金融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