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8 19:37:00 来源: 财经新闻网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市场监管体制发生了重大调整。义乌以全省力度最大的“3+2”模式率先启动机构改革,以“八个一”为核心开展先行先试和实践探索,完成了从 “物理整合”到 “化学融合”、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从“单打独斗”到“社会共治”的积极转变。
一、行政审批 “一个窗通办”,“最多跑一次”跑出加速度。义乌围绕“一事一窗一次”,不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打破市场准入的 “玻璃门”,先后出台了“二维码向导”、“证照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等多项改革举措,全面推行“无差别受理”“无证明城市”“无纸质办理”。截至2018年5月,所有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义乌市政府率先发文开展 “涉企证照工商通办”,被省政府列为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事中事后监管 “一平台通联”,协同作战“一盘棋”。机构整合后,义乌率先出台“3+2”执法办案程序规定,实现办案文书、案件系统、办案程序、自由裁量权的四个 “统一”。同时,我们将“最多跑一次”从“放”的环节向“管”的环节纵深推进,从“一网通办”向“一网通管”有力延伸,从“市场监管”向多领域全面拓展。2018年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建设试点,建立健全“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专业执法”全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协同的工作机制。
三、质量标准品牌 “一揽子计划”,助力转型激活力。义乌高位谋划,集全市之力推动“质量强市”“标准城市”“品质城市”三城共创,各项工作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成功举办首届标准博览会,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全省首个 (全国第11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先后落地,为激发义乌发展动力和活力赋能。
四、知识产权“一体化共享”,凝聚竞争新优势。机构改革将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统一归口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2017年,商标受理窗口和小商品版权保护中心落户义乌;2018年,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挂牌运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获得授权,这意味着义乌“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体系正式建成,这是知识产权领域“最多跑一次”的升级版。
五、食品安全 “一条链监管”,“天罗地网”筑防线。义乌立足职能优势,开出“监管主体责任清单”“管理主体责任清单”“经营主体责任清单”三张清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责任机制得到全面落实;“多元化监测+全链条执法”,“信息公开+信用惩戒”,“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监管机制得到全面保障;开设食品安全教育学校,餐饮行业“驾照式”管理,“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舆论氛围得到全面营造。
六、举报投诉“一站式解决”,放心消费促和谐。原工商“12315”、质监“12365”、食药监“12331”投诉热线整合后,与市民热线96150进行对接,实现各类诉求集中分派、并网处置、高效办理。积极探索“315”投诉举报标准化处置工作机制。“3”是三个处置层级,“1”是一个分级分流过滤网,“5”是标准化处置五大类型,通过“文书、流程、口径、定性”“四个统一”,提高处置效率,规避履职风险。同时通过对接经营企业教育平台、微信社区警示平台、部门联席商讨平台、企业信用惩戒平台,建立社会共治体系,全面营造“放心消费”和谐生态。
七、检验检测“一块牌整合”,资源重组强保障。机构改革将食品药品检验所、农产品检测中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计量测试检定所、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6家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组建了义乌市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实现检测资源一体化。
八、队伍建设“一清单统揽”,高效有序聚合力。改革后,机关简化,机关科室由原先的26个精简到15个,事业单位精简了66%;基层强化,基层所从11个增加到15个,实现镇街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 “重点工作清单制度”,“三步走”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执行力,锻造精气神,打造一支“战必胜、攻必克”的市场监管铁军。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改革实践五年来,我们在整合中稳妥起步,在压力中毅然前行,在收获中感受充实。“最多跑一次”不断提质加速,“标准城市”首开先河,知识产权打造“闪亮名片”,市场党建、市场信用成为全国样板。
(文章来源: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