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08:45:16 来源: 财经新闻网
今年以来包括感冒药在内的多类药品涨价。记者了解得知,成品药、原料药涨价的确有成本上涨压力,但也不排除部分生产企业、经销商涉嫌垄断市场、炒高价格。对此国家正在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原料药疯狂涨价、时不时断供。
多家药企明星产品涨价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市面上不少常用药在年尾迎来了一波价格调整。不少药企也都发公告表示了明星产品已涨价。上月,太极集团发布《关于藿香正气口服液调价的公告》,宣布自11月1日起,公司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平均上调11%。此前吉林敖东也曾发通知称,自2018年9月15日起,其产品安神补脑液10ml×10支规格的零售价格将调整为32元/盒,涨价幅度接近30%。近期,东阿阿胶发公告称,公司重点产品东阿阿胶出厂价上调6%;此前佛慈制药曾发公告称,决定对100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
“近年来,国家对制药企业的环保要求的确越来越严格,为了达标,部分药企必须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升级,还有一大批中小药企面临关停、被兼并的命运,行业也因此进行了新的洗牌。”在业内人士看来,药企转型升级、通过“环保关”是应该的。
“的确有些药价格调整主要是因为原料、人力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带来的;也有的属于企业隔段时间就采取涨价策略所致,尤其是品牌地位稳固、购买者又属于价格不敏感人群的药品。”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只是正常范围内的涨价,市场不会有太大波动。
监督打击力度加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药品涨价的一大原因还来源于原料药出厂价抬高。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就表态说:“有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达七八十倍,这些费用都会转嫁到医保费用和患者支付上,把制剂企业也坑了。”
此前本报也曾报道了这类现象——由于上游原料药企业审批数量凤毛麟角,而下游药企众多,市场“僧多粥少”导致个别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涉嫌垄断,人为炒高原料药市场价。“有的药企被逼得减产甚至停产,有的自己消化不了过高的成本上涨,不得不跟风调整终端价。”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据了解,国家监管部门正在加大监督打击力度,遏制市场恶意涨价。就在本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消息称,三家冰醋酸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垄断行为被依法处罚1283万元。实际上,去年发改委发布的《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就曾明确,相关经营者不得就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实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反《价格法》的行为。
“真正‘治标还治本’的政策是我国打算不再对原料药单独核发批准文号,让市场进一步放开,从而缓解供应难的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相关审批管理办法尽早出炉、供需关系摆正了,下游企业不再“跪求”原料药,价格垄断才可能从源头上破除。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