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 14:20:55 来源: 财经新闻网
作者:郑薇团队(潘海洋/王金成/李扬/李沙/杨烨辉)
投资摘要
证监会发文提示商誉减值风险,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会计处理将更加规范
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升第8号—商誉减值》,旨在加强对商誉问题的风险监管。本次发文,主要涉及了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和商誉减值相关评估等内容。文件中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至少于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同时在年报、半年报、季报等财务报表中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重要、关键信息,并对减值测试、过程和会计处理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此次对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我们认为该文件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与减少“主观”操作空间,同时对于商誉减值测试将更加规范。
医药行业商誉值排名第二,占净资产比重排名第五
从全市场来看,2018年Q3医药全行业商誉值价值为1424亿元,位于申万28个子行业第2位,仅次于传媒行业。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医药板块目前拥有287家上市公司,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因此行业商誉值绝对值也相对较高。从商誉值占总资产比重与净资产比重来看:2018年Q3医药行业商誉值占总资产比重为7.48%,位于申万28个一级行业第四位,该比例全市场平均水平为3.52%;2018年Q3医药行业商誉值占其净资产比重为15.8%,位于申万28个一级行业第五位,该比例全市场平均水平为9.58%。医药行业商誉占总资产比重、占净资产比重高于平均水平,相对而言尚处于可接受范围。当期从全市场角度来看2015年各行业商誉值增速最快的,假如按照三年对赌期来计算,则2018年处于对赌期末或结束阶段,需紧密跟踪18年以及19年业绩变化趋势。
医药行业商誉整体可控,优质标的减值风险相对较小
医药行业商誉值的增速在2013年、2015年出现相对快速的增长,近两年商誉值增速放缓。从二级子行业表现来看,化药制药板块商誉值绝对量最大,医疗服务板块商誉值占净资产比重最高,我们判断:一方面,医疗服务机构需要依靠收并购提升规模,实现全国范围来的连锁化经营,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转型至医疗服务领域导致商誉的形成;2018年Q3医药行业商誉值/净资产超过20%的企业数量为57家。追溯来看,2017年医药板块发生商誉减值的企业数量为47家,其中商誉减值/当期净利润影响为0-10%的企业数量为32家。2017年医药行业商誉减值增加至25.26亿元,商誉减值/当期商誉值提升至2.01%,位于近年来较高水平,部分减值风险提前释放。从减值个股的表现来看,大部分个股2017年或者2018年Q3季度业绩增速相对较低,体量相对较小。因此整体来看,行业商誉值尚处于可控范围,商誉减值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从个股来看,部分优质标的虽拥有一定商誉值,但在业绩具有保证的前提下,发生减值的风险相对较小,对当期业绩不易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密切关注后两年业绩变化趋势。
风险提示:部分企业对赌业绩不及预期造成的商誉减值风险、会计处理方式变更造成的商誉减值风险、收购标的整合不及预期造成的商誉减值风险等。
目录
正文
1。 医药行业商誉值排名第2位,占净资产比重排名第5位
对申万28个一级行业商誉情况进行梳理,截止到2018年Q3,医药生物行业商誉值绝对值位于全行业较高水平,居于第二位,仅次于传媒行业。从全市场来看,申万医药上市企业数量为287家,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因此行业商誉绝对量较大。预计医药行业商誉值较大主要系部分企业早期收并购以及部分企业转型产生。
从商誉值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全市场商誉值占总资产比例的平均值为3.51%(2018年Q3),传媒行业与休闲服务行业、计算机行业商誉值占总资产的比例为全市场前三名,医药行业则排名第四,2018年Q3,商誉值占总资产的比例为7.48%。对比来看,医药行业商誉值绝对量虽较高,但其占总资产的比重虽超过平均水平,但相较于计算机(11.84%)、休闲服务(12.03%)、传媒(16.11%)则相对处于可控水平。
从商誉值占净资产比重来看,医药行业处于第5位。其中房地产行业商誉值占净资产比重最高,为69.8%;其次为休闲服务(28.7%)、传媒(27.18%)、计算机(19.13%)、医药生物(15.8%),全市场商誉值占净资产比重均值为9.58%。
选取商誉值排名前5行业,对其2010-2018Q3商誉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2015年是商誉增速较快的年份。由于商誉值主要系溢价收并购标的产生,因此2015年商誉增速较快主要是因为15年全市场并购数量较多所致。
2。 医药行业商誉整体可控,优质标的减值风险相对较小
2.1。 2015年之后,商誉增速放缓
2010-2018年Q3,医药行业商誉值在2013年与2015年出现过两次较快的增长。从商誉值绝对值来看,2013年医药行业商誉值为170.8亿元(+26.7%),2015年为619.7亿元(32.7%)。近两年商誉值虽逐步攀升,但其增速有所放缓,我们推断,前期商誉值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并购数量的提升,近两年来,企业并购速度有所放缓。
随着商誉值的增加,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商誉值占总资产比重以及占净资产比重逐步提升。2018年Q3医药行业商誉值占行业总资产比重为7.48%,占全行业净资产比重为15.8%。板块商誉值虽有所提升,但尚未达到净资产比重的20%,整体来看,行业较大的商誉值减值风险尚处于可控制范围。
2.2。 2017年商誉减值增加,风险一定程度提前释放
2010-2018年Q3,医药行业发生商誉减值较大的年份为2013年、2015年、2017年,商誉减值分别为2.86亿元、7.16亿元、25.26亿元。从历史数据来看,2013年商誉减值增速最大。2017年商誉减值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将商誉减值风险进行了提前释放。
从商誉值减值价值占当期商誉值比重来看,2013年商誉减值价值比重为1.97%,2015年出现小幅波动后,2017年减值比重达到2.01%。我们判断随着上市公司并购标的对赌期的结束,需要持续关注往后两年商誉减值变化情况。
2017年发生商誉减值上市企业总数为47家,其中26家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额不低于1千万。对相关个股2017年净利润增速以及2018年Q3净利润增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部分个股业绩存在一定幅度波动,2017年与2018年Q3净利润增速未同时超过20%。
在2017年发生商誉减值的47支标的中,我们对当期商誉减值价值与当期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商誉减值/净利润值大部分处于0-10%范围,个别个股净利润为负值或者商誉减值超过当期净利润。整体来看,医药板块发生商誉减值并对当期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相对较小,在个股上,建议重点关注业绩变化趋势。
2.3。 化学制药商誉值最大,医疗服务商誉占净资产比重最高
将医药行业商誉值按照二级子行业进行分拆。从SW医药二级子行业商誉值情况来看,化学制药、医药商业、中药板块商誉值较高,居于医药行业的前三位。
从医药二级行业商誉值增速来看,医疗服务板块商誉值增速加快,近年来医疗服务商誉增速高于行业增速。我们判断医药服务领域主要是连锁化的经营,需要通过收并购提升规模效应,达到全国化的布局目的。
同理,我们分析医药二级行业商誉值占净资产比重情况,医疗服务板块商誉值占近资产比重依旧较高。我们认为一方面是连锁化的医疗服务机构的扩张需要依靠不断的收并购;另一方面,医疗服务板块一些企业进行转型,造成商誉值较高。
2018年Q3,医药行业商誉值排名前十的个股为上海医药、复星医药、人福医药、上海莱士、步长制药、美年健康、瑞康医药、海王生物、誉衡药业、恒康医疗。
梳理2018年Q3医药行业商誉值占比超过净资产20%的个股情况,其中共有57家上市公司其商誉值占总资产比例超过20%。排名靠前的个股分别为星普医科、恒康医疗、宜华健康、誉衡药业、博晖创新、凯利泰、美年健康、百花村、东诚药业、益丰药房等。
(文章来源:天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