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1 10:40:18 来源: 财经新闻网
图片来源:每经编辑王珏菲制图
除了宣传力度越来越大,网购更是搭了智能手机的便车。2010年第四季度,谷歌安卓系统超越诺基亚塞班,结束了塞班对智能手机市场长达10多年的“统治”。2011年1月,微信横空出世。人们把这一年称作“移动互联网元年”。
“血可流,手机不能丢;手可剁,网购别错过。”这或许是网购族的座右铭吧。
2009年还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对当时的世界变化还不敏感,对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还没有切身的感受。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受到了波及。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17.8%,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加入WTO以来,进出口增速首次低于20%。到了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更是下降了16.0%。
那时,内需就变得格外重要。
今年十月份,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回顾“双11”十年历程时说,“十年前我们是为了求生存,为了活下去,造了个‘双11’的节,没想到一下子搞大了。。。。。。”。
大家开玩笑说,这是继马云“悔创阿里”之后的又一金句。但联想到当时的全球经济状况,张勇的这句话,并不夸张,也不是谦虚。
回望“双11”十年,多少工厂从贴牌代工转型到打造自主品牌?十年间,华为、OPPO、vivo、小米的全球销量超过了苹果、三星。
多少农民工离开工厂和建筑工地,变身成快递小哥?如今,中国快递员已经超300万人,十年增长了13倍。
图片来源:每经编辑王珏菲制图
即便那些最初喊着“网购杀死了我们”的实体商场,如今也纷纷挂起了“双11促销”的广告牌。
2016年时,有人说“双11”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像春节那样牢不可破,只是甩货狂欢,只是网络购物用户暴涨。对于这样一个电商巨头平地造出来的节日,能享寿十年已经算奇迹了。
如今已经十年的“双11”,只是一个购物狂欢节吗?
未来已来
“每到一个地方,我第一件事就是把眼前和周围的这些玩意儿都关上,看着麻烦,”大史说着,手脚并用,把桌上和脚下地板上的显示窗口依次关闭,“但他们离不开这个。”他指指周围,“这时候已经没有电脑这东西了,谁想上网什么的,找个平点儿的地方直接点就行了,还有衣服、鞋子,都能当电脑用。不管你信不信,我还见过能上网的手纸。”
“这才叫信息时代,咱那会儿,有点儿原始了。”大史笑着说。
这是刘慈欣在《三体》中描绘的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没人知道这样的场景何时到来,但十年前,谁能想到“一部手机走天下”?谁能想到早上付款,下午送货上门?
如今的购物体验,十年前谁都未曾想过。那么,谁有敢想象未来十年的消费场景呢?
就在刚刚结束的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表示腾讯有意在5G时代开发VR版本的微信。未来,消费者利用VR就可以在家试穿想买的衣服,试用想买的化妆品……这样的购物体验是不是更奇妙?
未来,快递小哥骑着“三蹦子”和电动车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场景可能也看不到了,他们或许将是第一批开飞行汽车的人。当然,还有无人配送。菜鸟、京东、美团都想成为这场竞赛的头号玩家。
未来,一块手表、一副眼镜、一台音响可能会代替手机。大数据、云计算、AI可能会成为我们的生活助理。看看国内的BATJ,看看国外的苹果、谷歌、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的行动已经赶超了我们的想象。
“双11”十年,未来已来。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