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1 10:58:32 来源: 财经新闻网
凤凰网财经4月24日讯(武辰)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于4月22日-24日在天津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智能商业时代——高质量发展与价值创造”。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阐述了对于物联网的理解,在谈及中国制造时,尹正指出,要想把中国制造搞起来,需要大量具有高技术的技工。尹正同时表示,核心技术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投入,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上也可以发挥所长。
尹正在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现场
什么是物联网?
“‘万物互联’的未来已经到来。物联网正在帮助企业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启发商业模式转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施耐德电气全球战略与发展部高级副总裁何淑芬曾这样说过。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联网?
所谓的物联网,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缩写是IoT,把IoT拆开,也就是IT和OT,IT技术是指信息技术,包括移动技术、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等,OT就是运营技术,所以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IT赋能给OT,尹正表示,综合来看,物联网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技术。
举例来说,上海宝钢热轧1580 智能车间是钢铁业首个正式入围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示范项目。它原来是一个普通车间,需要靠人工运料,不仅错误率大,而且危险性高,尹正对此表示,“我们把这些数据连起来,就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动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20 个行车操作人员及数个地面工作人员,并且提高了准确率和产能,这就是物联网一个非常好的应用。
同时,尹正表示,物联网也是出于对精益管理的考量。比如在维修方面,我们
现在主要是依靠维修工的个人经验,如果可以把数据连上,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就能够提前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预判,进而提供更好的维护方案。通过物联网实现的能效降低,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通过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来进行精益管理、精益生产,企业就可以得到很多的效益,管理差异化也就产生了”,尹正道。
百年老店也要顺应变革的潮流
施耐德电气于1836年创立,至今已走过180多个年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面对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ABCD(AI人工智能、Block 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big Data大数据),尹正表示,不管多长的历史, 当你面对这些新机遇,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自己推动改革,而不是等别人来推动你。尹正同时强调,你能不能最终给客户或者是整个生态圈带来价值也同样重要。
而百年老店之所以可以百年,与他们自身在不断进行变革是分不开的,“包括很多新兴企业为什么能成功,他们也是顺应了变革的潮流。”尹正道。而早在尹正2017年就职中国区总裁之初,就曾经发布过施耐德电气“数字化领导者” 和“行业应用专家” 两大关键转型举措,促成能效管理和自动化的融合就是“数字化”,在每个垂直领域对于行业的深入理解就是“专家”。尹正同时表示,“做业务不必成为全能冠军,只比单项冠军”,哪些是你的核心能力,哪些可以带来差异化,哪些经过变革应该放弃或者可以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些都是企业家长期以来不断思考的战略问题。
要想把中国制造搞起来需要大量具有高技术的技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的逐渐放缓,制造业开始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此时,“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进而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也给外资企业带来了生长的土壤。
尹正认为,目前已经越来越少地强调外资与内资,“你在中国生产,就是中国制造”。而对于企业来说,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创新,其次就是质量一定要有保证。尹正同时表示,德国和法国的工业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厂里面有非常资深的技术工人,而比起技校,中国人可能更多地选择综合性大学,更愿意从事在办公室里的工作,“要真的想把中国制造搞起来,就需要大量具有高技术的技工。”尹正道。
中国目前的核心技术是“命门”? 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也可以发挥所长
近日,面对中兴被美国“禁售”一事,新华社发表评论称,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最大“命门”,必须抓在自己手里。对于核心技术的理解,尹正表示,国际化是社会大分工,中国这四十年的加速发展正是受益于此。所以一方面要看自己差异化的能力在哪里,另一方面要坚定地持有开放的心态。“相较于我们现在担心这些担心那些,如果我们反过来,变成非常闭关自守,可能结果更糟糕”。尹正同时指出,核心技术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中长期的考量。
对于近期振兴“中国芯”的热议,尹正表示,“中国其实也有很多核心技术,在某些关键领域也可以发挥所长。如果现在全世界都不让中国出口,那很多地方也同样做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