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14:55:40 来源: 财经新闻网
来源:瞭望智库
原标题:憋了17年,中国昨天这一招看似绵柔,若干年后可能对美国釜底抽薪!
2018年3月26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开始了原油期货业务。这个业务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人民币计价。
文 | 陈经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ID:guanchacn),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如SC1809的挂盘基准价格为416元/桶,SC意为“中质含硫原油”,1809意为2018年9月到期结算。
石油期货其实开起来不难,1993年中国就开过,当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不只是上海,多地都开了。而且交易很活跃,1994年初日平均成交量超过了新加坡,跻身世界前三。但是1994年4月,国务院关闭了石油期货,推出了延续至今的重大政策: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由国家统一配置、统一定价。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而且卓有成效,但是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相关产品价格却不是市场化的。
因此,发改委上调下调油价,成为日常新闻,甚至产生了“调油价打飞机”的段子。这其实是说,石油价格是由国家直接定的,并不是市场上众多买家卖家动态喊价成交的。另一方面,发改委在不停上调下调油价,而且定价机制还越来越“透明”,参考国际市场油价走势定,算法都公开。这又是市场化的一面,上调下调几毛几分都有根有据,人都能算个八九不离十,实践上外界反应还不错。
但是发改委参考的是“国际市场油价”,这就产生了一个根本矛盾。国际石油期货主要就是纽约的WTI和伦敦的布伦特油,分别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市场,那石油进口额全球第一的中国市场,靠什么来代表?因此技术性地说,推出上海石油期货,是非常自然的操作。以后发改委再调油价,自然会逐渐转向参考上海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