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09:09:24 来源: 财经新闻网
本报记者 陈嘉玲 北京报道
“你觉得自己是新市民吗?”
“应该不算吧。”从事互联网行业销售6年多的“北漂”谢小敏说,“有工作,有社保,也有固定住所,但我房子是租的,更没有北京户口。”
而按照银保监、央行3月初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她应该是典型的“新市民”。上述文件明确了新市民范围,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3亿人。
对于信托业来说,服务型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如何做好服务型产品,挖潜3亿新市民或将成为新的风口。
“新”需求
实际上,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正在纷纷“抢滩”新市民市场。
比如,百瑞信托正通过积极探索实践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社区服务信托、多资产证券投资类信托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大郑州新市民金融服务力度。五矿信托在金融教育宣传工作中,针对老年消费者、新市民、小微企业等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公益宣传活动。
“新市民服务的‘新’主要体现在服务群体新、服务需求新。”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比于传统金融需求,新市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明显区别,主要集中在住房需求、日常消费、养老保障、创投资金等差异化融资需求。”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张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分析指出:“由于在薪金收入、税收社保等方面与当地居民显著不同,新市民与当地金融机构存在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有限担保等金融摩擦现象,可能导致新市民难以通过商业银行获得必要的金融供给。”
张坤还进一步表示,新市民在融资和投资两方面金融服务需求上都呈现出不同,融资方面集中在普惠金融和创业投资领域,表现出融资规模小、期限短的特点,投资方面集中在养老规划和子女教育领域,表现出资金期限长,风险承受能力低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信托业能够通过股权投资或受让其他权益资产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也能够通过大类资产配置设计标准化信托产品,满足新市民长期稳健投资需求。相比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信托公司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能够发挥灵活的制度优势,能够横跨多个市场配置资源,也能够为其他提供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或企事业单位提供资产服务。
针对信托机构如何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记者从平安信托采访获悉,目前其正在不断加强对长租公寓、消费金融、保障租赁住房REITs、养老信托等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平安信托认为,未来信托公司在这些领域都有可以发挥的空间。比如,在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公寓等领域,信托公司可加大与一些优质开发商、头部运营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探索“持有+出租”模式,开发相关的股权投资、REITs等创新工具。养老信托应加强产品的普惠属性,降低门槛,以真正的服务到大众群体养老需求为目标。此外,还要关注到养老产业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消费金融领域可加强与头部消金公司的合作,联合开发针对新市民这种特定群体的消费金融类产品及风控模型。
发力保障租赁住房
《通知》要求:“引导信托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而更早前,银保监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发挥机构优势,把握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需求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就曾提到支持信托公司等非银机构依法合规参与。此外,《意见》还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与基础设施领域REITs。
对此,有分析认为,这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于信托机构未来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和肯定。
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1~11月,对于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5倍。
“十四五”期间,各地政府均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方向,将加大建设力度。住建部2022年1月表示,“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其中2022年筹建240万套(间),较2021年增长156%。而中信建投证券估算,若今年筹集2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总投资将超过1.2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房地产投资额的8.1%。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近年来面临房地产信托业务转型的重大压力,将资源和精力投向保障性租赁住房领域,助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是一个可行选择。”中铁信托研究创新部负责人管百海近日撰文分析称,信托公司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主要有五种模式。
管百海认为,信托公司的参与模式分别是:信托公司直接为政府牵头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融资;以股权方式参与央国企为开发主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服务信托方式参与央国企解决自身企业职工住房问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房地产开发商牵头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金融服务;为已进入运营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资产证券化服务。
具体来说,比如,对于企业职工住房问题较为突出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可以利用自有土地或者新获取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信托公司可以为央企和地方国企提供服务信托,解决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一些操作上的难题。又如,已经进入运营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具有较稳定的现金流。信托公司可以为这些项目提供资产证券化服务,包括作为发起人、原始权益人、SPV、承销商、投资人等。
信托的“零售客户”思维
“对目前这3亿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获得与普通市民相同的金融服务,打通其中的难点和堵点。同时,相关的服务也是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进行的。”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表示。
有银行信贷业务人士指出,在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要求下,部分具有资产或者核心知识产权的创业企业和新市民已经获得了金融服务。对于剩下的“三无”(无历史信贷记录、无资产、无担保)新市民,金融机构从风险角度出发,很难提升服务意愿。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则提到一些担忧,投资需求方面,3亿新市民中还有多少是信托潜在客户,能否为新市民设置更低的理财起购金额?融资需求方面,“前几年的消费金融业务出了不少不良,很多诉讼案件都与消费金融业务有关”,那么,新市民金融客群的信用风险究竟几何?
张坤也指出:“相比于传统金融服务和信贷业务模式,新市民金融客群往往具有收入不稳定、规模小、担保品缺乏、信用风险高、与信托资金难以匹配等特点。在风险把控方面,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大数据构建和信用评估能力,加强风险数据、风险模型管理,不断加强独立风控建设能力。”
平安信托负责人认为:“信托公司以往以服务对公客户为主,相对来说缺乏新市民这类零售客户的服务经验。在风险把控时,要根据新市民的群体特征调整风控思路,要充分运用智能化、科技化等技术手段,科学审慎评估风险,提供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上述平安信托负责人还建议,信托公司在进行产品设计、业务模式创新过程中要时刻秉持普惠性、精准性、便利性的原则,普惠性要求信托产品要降低门槛,可真正触达广大新市民群体,提高产品的可得性;精准性要求信托产品要结合新市民群体的实际痛点,切实解决新市民群体的核心困难;便利性是要求信托产品提供的服务是容易取得的,并且服务效率要有保障。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