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1 09:06:56 来源: 财经新闻网
来源:华 夏 时 报、犀 牛 财 经、独 角 金 融
导读:中海信托在近几个月内频收罚单,且业绩指标连续两年下滑,发行的产品也多次“踩雷”,让投资者唏嘘不已。
尽管背靠“石油系”,但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信托”)的发展却较为缓慢。
近日,在某司法拍卖平台上出现中海信托两只产品被拍卖的信息,由于起拍价仅为成本价的2折,引发市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无锡中南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名下通过中海信托购买的华溢纯债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华溢纯债6号”)的6000万份产品被挂上了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拍卖时间为2021年6月29日10时至2021年6月30日10时(延时除外),成本6000万元,评估价2086.19万元,起拍价为1460.33万元。
“华溢纯债6号”起拍价仅为其成本的24.34%,且目前仅有1人报名该拍卖。
而另一只产品为无锡市龙祥投资有限公司名下通过中海信托购买的6000万份华溢纯债7号,成本6000万元,评估价2266.78万元,起拍价低至1586.74万元,仅为成本的26%。
简直可以说,中海信托的产品就是赔钱大甩卖。
由于起拍价低于产品净值,同时也低于成本价,那么是否会快速成交呢?业内专业人士表示,中海信托的产品被拍卖主要是因为债券兑付问题导致的不良资产,是法拍平台进行拍卖,快速成交的可能性不高。
不仅如此,中海信托在近几个月内频收罚单,且业绩指标连续两年下滑,发行的产品也多次“踩雷”,让投资者唏嘘不已。
“踩雷”五洲国际走霉运
曾经光鲜一时的中海信托为何会沦落至此呢?
作为中海信托旗下产品,“华溢纯债6号”之所以被拍卖,和其“踩雷”五洲国际债务违约不无关系。
据公开资料,“华溢纯债6号”成立于2016年10月,募集资金规模为4.88亿元,委托人为无锡中南,无锡中南为五洲国际的间接子公司,管理人和投资顾问为华溢之星
2019年9月,五洲国际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无锡五洲因财政困难,导致“16锡洲02” 未能按时兑付回售款和利息;
2018年10月,“17锡洲01”提前到期未兑付,构成违约;
2018年8月,无锡五洲因经营困难无力按期偿付“16锡洲01”相关本息。
最终,无锡五洲发行的 “16锡洲02”“17锡洲01”“16锡洲01”均告违约,债券规模近30亿元。
子公司深陷债务违约,五洲国际发展也是举步维艰。
除了“华溢纯债6号”遭遇违约之外,“华溢纯债7号”也是同样命运多舛。
投资四川信托“翻车”
在四川信托重组成立之初,中海信托曾与宏达集团进行了四川信托控制权争夺战。
彼时,“宏达系”出资7亿元,合计持股四川信托53.75%的股权,中海信托出资3.9亿元,持股30%成为二股东,
2017年至2020年,中海信托从四川信托获取的投资收益分别为2.39亿元、2.37亿元、1.61亿元。2020年开始,四川信托因经营不善被监管层要求处置,该年的投资收益也让中海信托由盈转为亏损,达-4.01亿元。
中海信托能否走出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信托近年将多家公司告上法庭,但凯迪生态、中青旅实业、三鼎控股集团均因多年无可执行财产,案件已被终结。然而,中海信托资产不良率数据连续多年显示为0。
对上述疑惑,本报记者向中海信托咨询,不过截至发稿前,暂未获得对方回复。
业内相关人士对此表示,信托公司的自营资产和信托资产是分离的,而且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亏损不会算入不良率。中海信托自营业务长年保持保守的投资策略,信贷类产品也是如此,这是其自营不良一直保持0的原因,也是其信贷类产品诉讼涉及处于行业低位的主要原因。
深陷负面漩涡中的中海信托,其高管团队也进行了调整。根据中海信托4月2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汤全荣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这位新任董事长拥有深厚的中海油背景。
多个项目 “踩雷”、业绩下滑明显,上任不久的新董事长能否带领公司走出困境?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