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08:24:44 来源: 财经新闻网
上海信托圈综合自21财经、金融时报、上证报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未来融资类信托业务又将如何展开,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近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促使其优化业务结构,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未来融资类信托业务将更多由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强、资本实力强的信托公司开展,保证受托履职到位,业务风险可控,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在该负责人看来,广义的融资类信托既包括通道类融资信托业务,也包括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融资信托业务,需要重点压降的:
一是:各类金融机构借助信托通道开展监管套利、规避政策限制的融资类业务;
二是:信托公司偏离受托人定位,将自身作为“信用中介”,风险实质由信托公司承担,违法违规开展的融资类业务。
银保监会该负责人称,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推进信托业转型发展,其中压降上述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的方向是明确的和坚定的,并以此促使信托业加快回归本源发展。
该负责人还要求,“信托公司要办成真正的信托公司,要坚守受托人定位获取信托报酬,不能变为信用中介,导致风险被动积累。压降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就是要逐步降低信托业整体风险,促使信托公司更多开展本源业务,保证信托公司稳健发展”。
不过,他也提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压降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也将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因此,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促使其优化业务结构,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监会上述负责人提及,未来融资类信托业务将更多由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强、资本实力强的信托公司开展,保证受托履职到位,业务风险可控,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上述负责人同时对《通知》内容进行了解释,他表示,《通知》对信托公司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重点是要求信托公司加大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和化解工作,其次对压降信托通道业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再次为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另外,《通知》是落实资管新规的具体监管举措。他谈到,资管新规颁布后,对资金信托整改工作要求一直没有变化,相关政策要求具有连续性,市场也早有预期,也给了市场和信托公司充分的消化时间。
此外,《通知》体现了银保监会党委巩固乱象治理成果的决心。坚持“去通道”目标不变,继续压缩信托通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变革。
这个决心是明确的和坚定的,压降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信托业务,不仅过去要求压,现在要求压,今后还会要求压。
支持开展中小微、科创企业等融资类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要求“压”的是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但支持开展投向特定领域的融资类信托业务,以便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压降工作坚持区分轻重缓急,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统筹疫情防控与“六稳”“六保”工作要求,重点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政策限制性或禁止性领域的融资类业务;支持开展投向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两新一重”建设领域的融资类业务,鼓励信托公司发挥信托融资方式灵活的优势去支持复工复产、复业复市。
该负责人认为,压降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就是要逐步降低信托业整体风险,促使信托公司更多地开展本源业务,保证信托公司稳健发展。
此外,压降违规融资类信托业务,可以破除信托公司的路径依赖,迫使信托公司加快转向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信托本源业务,加快形成业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信托资产规模稳中有降,通道业务持续收缩。截至2020年5月末,全行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21.26万亿元,较年初减少3426亿元,较2017年末历史峰值减少4.98万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9.72万亿元,比年初减少9266亿元,较2017年末历史最高点减少5.92万亿元,累计压降37.85%。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