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17:09:29 来源: 财经新闻网
财经网金融讯 在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逐渐发酵后,中行的业务水平和风控能力开始受到质疑。
在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异常、CME修改交易规则、以及国内多家开展纸原油业务的银行提前移仓的背景下,中行原油宝选择持仓至最后时刻,从而卷入了油价史上首次跌至负值的风波当中。
根据中行官网资料,原油宝是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按照报价参考对象不同,其产品分为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其中美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WTI原油期货合约”,英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并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币(CNY)计价。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开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市场对于原油需求量骤降。国际能源署(IEA)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会较去年减少930万桶/日,4月的需求将同比减少2900万桶/日,降至1995年以来低谷。而欧佩克因种种原因,此前宣布增加原油产量。整体而言,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由此国际油价一路走低。
早前,芝商所(CME)的种种动作,细微末节之处已提醒市场存在“负油价”风险。据悉,4月5日,芝商所允许“负油价”申报和成交。4月8日,芝商所预告称,为了防止能源价格跌至负数,清算所计划调整期权定价模型以作为应对。4月15日,芝商所进一步宣布已经完成了负价格的测试准备工作。清算所修改了交易规则。该机构表示,最近的市场事件增加了某些NYMEX能源期货合约以负或零交易价格交易结算的可能性,并且这些期货合约的期权可能以负或零的行权价列出。
同时,以过往经验而言,在期货合约交易的过程中,为了防范期货合约在最后一个交易日发生非理性波动的风险,中国开展现货原油交易的各大银行,一般都将最后交易日期设置在国际期货合约交割日期的前一周或10天左右。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多家银行基金选择提前移仓。例如,全球最大的石油ETF基金美国的USO基金选择在4月14日之前移仓。国内其他开展纸原油业务的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基本于4月14日——4月15日之间完成了换月工作,当时平仓价格基本在21-20美元/桶之间。距离WTI原油的4月21日交割日,提前一个星期。
而中国银行原油宝则通知投资者在4月20日22:00停止交易。一般而言,越临近交割日期,所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大。
更为值得困惑的是,在停止交易之前,当晚19点开始,油价已经迎来第一波下跌,从13美元/桶跌至11美元/桶附近,然而中国银行并没有在适当的时机为客户强制移仓。
4月21日凌晨,油价开始第二波下跌,从11美元/桶跌至0美元/桶附近,凌晨2点开始第三波下跌,从0美元/桶暴跌至史无前例的-40.32美元/桶。凌晨2:30,当日结算价报-37.63美元/桶,跌幅约为305%。这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WTI原油期货合约上市以来第一个负值结算价。
而在两轮下跌进行时,中国银行没有采取移仓或强平等任何可能规避风险的举措。最后选择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价附近结算,从而造成原油宝投资者损失惨重。
对于没有强制平仓,中行在官网公告中表示,对于原油宝产品,市场价格不为负值时,多头头寸不会触发强制平仓。对于已确定进入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的,将按结算价为客户完成到期处理,不再盯市、强平。
对于结算价,中国银行则表示,按照协议约定,在进行上 “移仓和轧差”操作时,合约结算价由中行公布,参考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相应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期货交易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
不过,有投资者质疑称,原油宝的结算规则不清晰。按照合约规则,合约结算日若客户仍有未平仓合约,中国银行将冻结客户的交易专户,按照中国银行的公布的原油宝产品合约结算价,办理结算,将采取当期合约结算价平仓该产品余额数量,释放冻结保证金。
如果如中国银行公告所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而非以银行冻结客户时的价格结算。那么为什么要早在20日晚间22:00就冻结客户账户,在封锁了投资者自身操作的通道的同时,中行又没有尽量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苏筱芮认为:“从专业素养来看,机构方低下的操作水平引发市场诟病,此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提示,以及同行业其他银行机构的操作并未引起充分警醒。”
受原油宝事件影响,4月23日,小摩发布报告,予中行“中性”评级,目标价3.7港元。报告称,中国银行“原油宝”客户损失情况较其他国有银行严重,工行、建行及交行已将合约转至其他月份,也暂停投入新资金。该行认为第二次事件不会对中国银行业造成系统性危机,但就向客户提供复杂衍生产品投资工具,可视为对以中行为首的内银风险管理能力的一个警告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