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30分,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据悉,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今天上午9点30分,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据悉,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第一笔成交发生在开盘后的第二分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接下来关注这六大问题:
1、碳交易所如何影响碳排放?
碳交易所主要有两个交易品种:碳配额和CCER。其中碳配额是市场的硬通货,CCER相对来说是一种补充机制,受政策影响更大。
碳交易所的目标是通过市场化的碳价去影响企业的成本,碳价越高碳排放量就会越少。简单来说,当碳价提升,会提高企业的成本,当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亏钱了之后,就会主动减产,从而降低碳排放的量。另外,也会推动企业升级设备,降低单位能耗。
2、碳排放的行业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我国2019年碳排放的行业占比中,电力行业占了43%。而此次碳交易所纳入的首批行业也正是电力行业。十四五期间还将纳入建材、钢铁、有色等行业,未来碳交易所将几乎涵盖所有的主要碳排放行业。
3、碳配额如何确定?
碳交易所的交易标的分为两大类: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和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CCER),究竟是什么?以及配额如何计算?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