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受访企业表示,普氏指数数据源不严谨,过分追随衍生品市场,已偏离现货价格指数的初衷。
近期,多个受访企业表示,普氏指数数据源不严谨,过分追随衍生品市场,已偏离现货价格指数的初衷。
根据西本新干线统计的数据显示,进入2020年12月以来的20个工作日内,普氏指数单日变动超过3美元/吨的就多达9天,占到近二分之一时间,甚至经历暴涨暴跌“一日游”。12月21日,上涨多达12.75美元/吨,达到176.9美元/吨,随后第二日,单日下跌9.9美元/吨。
定价机制亟待重构
业内人士指出,正是因为目前普氏指数定价机制不合理,才会造成指数忽涨忽跌,极易被操纵,同时也存在矿山串通下游客户,抬高招标价格等问题。
据了解,普氏指数数据来源包括电话问询等方式,向矿方、钢厂及交易商采集数据,其中会选择30家至40家“最为活跃的企业”进行询价,其估价的主要依据是当天最高的买方询价和最低的卖方报价,而不管实际交易是否发生。
“贸易商出于盈利目的显然会虚高报价,虚高的报价作为样本进入指数,就变成了矿山与钢厂的结算价。而且铁矿石的定价已经指数化,背后金融资本既参股矿山,又参股指数公司,具备炒作条件。”有关人士说。同时,由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铁矿石采购合同是以法人为主体签订,而不是以国家为主体,因而在议价过程中,国内钢厂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超80%铁矿石依赖进口,即使目前铁矿石供应偏紧,全球钢企复工复产率在提升,需求提升带来供需紧张,但铁矿石价格在短期内这么大的涨幅,是偏离了基本面的,存在一定的资本炒作。
要预防这种情况就需要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目前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80%,主要依赖进口,铁矿石定价权掌握在国外四大巨头手中。在铁矿石资源方面,我国确实存在短板,国产矿品质较差,整体不具有优势。但作为核心资源,仍然需要把短板补上来,在关键时刻才能稳定市场,对市场起到补充作用。
多家受访企业表示,目前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已经紊乱,无法真实反映现货市场状况,呼吁尽快修正定价机制。
现有铁矿石定价机制不合理,不利于上下游长期健康发展,供需双方须研究、建立新的定价机制。
“铁矿石定价机制谈判应由更高级别牵头。”相关人士表示,一方面牵头方不会被相关利益左右,增强我国在钢铁全产业链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另外,我国钢铁产量已占全世界50%以上,定价机制应客观反映我国铁矿石供需状况,真正建立在真实交易基础之上。
温馨提示:传统售粮高峰“爽约”,玉米期货强势拉涨再次逼近2800元/吨!具体操作请关注金投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