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密集公布重点投资项目规划,以及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万亿元,大幅拉动市场对后期“新基建”提振钢材需求的预期。
春节期间,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攀升,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多地出台较为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地区间交通管制趋严,导致节后下游企业员工无法正常返岗,复工延后使终端需求延后释放,对国内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
在此期间,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提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向结构。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向前追溯,其实在2018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已经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提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等传统补短板领域。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