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受干旱及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东南亚大米出口价格持续上涨。进入3月下旬,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进一步蔓延,部分大米进口国出现抢购风潮。东南亚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泰国等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出口,大米出口量减少,短期进一步推高国际米价。受外围市场涨价提振,国内稻米期货市场看涨情绪升温,进而带动粳米期货价格重心阶段性走高。
2020年以来,受干旱及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东南亚大米出口价格持续上涨。进入3月下旬,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进一步蔓延,部分大米进口国出现抢购风潮。东南亚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泰国等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出口,大米出口量减少,短期进一步推高国际米价。受外围市场涨价提振,国内稻米期货市场看涨情绪升温,进而带动粳米期货价格重心阶段性走高。
国际市场上涨内外价差收窄
全球大米贸易量常年维持在4200万—4400万吨,东南亚的印度、泰国、越南等是全球主要的大米出口国,而进口国家和地区相对分散,中东地区、欧盟、菲律宾、尼日利亚、中国等进口量相对较多。据监测,截至4月3日,泰国100%大米曼谷FOB报价为580美元/吨,环比涨上93美元/吨,同比上涨147美元/吨;越南破碎率5%大米胡志明市FOB报价为430美元/吨,环比上涨40美元/吨,同比上涨70美元/吨。国际米价持续上涨,国内外大米价差逐渐收窄,国产大米价格优势凸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利用价格优势加大大米出口,有利于国内消化庞大的稻谷库存、减轻库存压力。
情绪传至国内粳米过度反应
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情绪传导至国内市场,引起国内粳米期货市场的迅速反应,出现阶段性反弹。据监测,从3月13日开始,粳米期货主力2009合约开启振荡上行模式,当日收盘价为3337元/吨,到了3月30日,收盘价为3674元/吨,短短半个月时间,上涨337元/吨,涨幅高达10%。然而,从稻米基本面看,我国稻谷原粮库存充裕,加工能力整体过剩,现货市场供应充足,稻米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动力。之后,随着市场情绪的释放,粳米期价小幅回落。截至4月3日,2009合约报收于3563元/吨,较3月30日的高点下滑111元/吨,持仓量为18306手。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