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后沪铅直接失守万五关口,跌至万四水平,并在上周一盘中短暂跌破14000元/吨。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下降33.5%、27%,同比下降24.6%、18%,无疑从需求端加大了市场对铅下游铅酸蓄电池消费疲软的忧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后沪铅直接失守万五关口,跌至万四水平,并在上周一盘中短暂跌破14000元/吨。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下降33.5%、27%,同比下降24.6%、18%,无疑从需求端加大了市场对铅下游铅酸蓄电池消费疲软的忧虑。
汽车消费回暖滞后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2019年汽车产量达到224万辆、占全国产量的8.8%,意味着国内汽车产出很难在湖北省内疫情迎来拐点前有大起色。当前,全国除湖北外,汽车产能正在慢慢恢复,而湖北汽车工业逐渐复产最快也要等到3月下旬。
因此,国内汽车启动用蓄电池在消费节奏上的回暖可能滞后到4月。由于汽车用蓄电池接近铅酸蓄电池总体消费量的四成,铅下游消费不被看好,成为市场做空铅价、压制铅价的主因。
然而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汽车生产节奏不仅影响到铅,也会影响到钢铁及其他有色金属品种的消费。相对来看,在同样的制造业大背景下,疫情对铅市场上游,尤其是再生铅产出的负面影响更大,铅市场上游产出受阻也会更明显地从供应端影响铅价。
上游复产速度不乐观
再生铅产量占国内精铅产量的45%以上,疫情背景下物流对蓄电池产业的组织回收、运输、再生铅复工带来极大负面冲击。SMM调研显示,上周再生铅持证冶炼企业四省周度开工率持平在12.6%,不及春节前。其中,江苏再生铅开工率为33.3%,河南为15.6%,安徽及贵州统计开工率为0。即便是江苏、河南等开工企业也表示废电瓶库存量较低,只能依靠含铅废料维持部分生产。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