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前期豆粕利空的主要因素就是“油强粕弱”,但是这一格局目前正在转变为“粕强油弱”。其他利空因素:南美丰产预期、零星非洲猪瘟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以及新冠疫情等,并非实质性利空因素。再退一步说,前期豆粕价格下跌其实也已经相对较为充分的提前反映了上述因素,所以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对于豆粕价格或无需过于忧虑,后期如果出现上涨驱动,豆粕价格仍有望进入上涨周期。
投资要点:
本文通过对于前期影响豆粕价格的“利空”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前期主要利空因素“油强粕弱”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有望逐步转为“粕强油弱”。
2、前期利空因素“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并非实质性利空因素,因为2019年美国大豆已经大幅减产,2020年南美大豆产量就只能增加,不能下降。此外,目前离南美大豆最终产量的形成还有3-4个月,南美大豆天气仍有变数。
3、前期利空因素“零星非洲猪瘟疫情”并非实质性利空因素,因为零星疫情不改变生猪复养周期逻辑,而且零星疫情也已经进入常态化趋势。
4、前期利空因素“中美贸易缓和预期”并非实质性利空因素,因为中方还是会按照国内市场情况决定采购节奏。截至目前,市场前期担忧放开DDGS进口、中方大量采购美国大豆等情况均没有出现。
5、前期利空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并非实质性利空因素,因为疫情没有改变生猪复养周期下饲料需求恢复的核心逻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前期豆粕利空的主要因素就是“油强粕弱”,但是这一格局目前正在转变为“粕强油弱”。其他利空因素:南美丰产预期、零星非洲猪瘟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以及新冠疫情等,并非实质性利空因素。再退一步说,前期豆粕价格下跌其实也已经相对较为充分的提前反映了上述因素,所以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对于豆粕价格或无需过于忧虑,后期如果出现上涨驱动,豆粕价格仍有望进入上涨周期。
1.前言
2019年10月23日,DCE豆粕期货指数创下年内新高3033元/吨,该高点也处于2018年11月5日以来的最高点,其中豆粕主力2005合约创下年内新高2957元/吨。随后豆粕则开始一轮略微漫长的调整下跌过程:DCE豆粕期货指数于2020年2月3日最低下探至2561元/吨,跌幅15.56%;DCE豆粕主力2005合约则从2019年10月23日最高2957元/吨下探至2020年2月3日最低2527元/吨,跌幅约14.5%;从时间周期上看,本轮豆粕回调已经接近三个月。回顾本轮豆粕调整的原因,主要有:油粕跷跷板效应、南美大豆丰收预期、零星非瘟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中方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5.79 -1.03%,诊股)预期)及春节期间突发新冠疫情影响等。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