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31日23点,也就是北京时间早上7点钟,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向47年的盟友说再见,也为历时3年多的“脱欧”历程划上句号。
当地时间1月31日23点,也就是北京时间早上7点钟,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向47年的盟友说再见,也为历时3年多的“脱欧”历程划上句号。
伦敦时间1月31日23时,英国正式“脱欧”。 长达半个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作为欧盟成员国参与国际贸易、外交事务和全球治理。 从2月1日起,英国在欧盟机构中的代表资格和成员国身份将终止。 自此,英国将从欧盟框架下的英国走向“全球英国”。 英国不仅将在经贸往来上与欧盟作出新的安排,在防务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中也将与欧盟达成新的协商框架,以全新的角色参与国际贸易、外交、安全等事务。
考验刚刚开始
1月31日仅仅意味着英国正式结束欧盟成员国身份,在接下来的过渡期内,从贸易安排和规则适用来看,英国依然与欧盟保持一致,直到今年12月底英国与欧盟正式敲定自由贸易协定。 欧盟此前就发出警告,英国在“脱欧”贸易安排上越偏离欧盟规则,英国与欧盟单一市场的联系就会相应减弱。 在农产品、食品、药品、工业制成品等准入上,英国似乎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在环保、劳动和政府补贴方面,欧盟坚持对等原则,英国的企业、商品进入单一市场必须获得欧盟认可。 在金融服务业上,欧洲市场的从业牌照对英国金融城来说十分重要。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英国没有谈判筹码,英国全球排名第五位的经济体量和在欧盟进出口贸易、投资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英国可以与欧盟讨价还价,再加上欧盟看重在英国主权海域的捕鱼权,以及未来在集体安全、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欧盟不太可能迫使英国作出太多让步。 无论英国与欧盟如何讨价还价,11个月的过渡期对贸易来说十分紧张,双方必须围绕优先事项谈判,贸易安排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 此外,无论何种贸易安排,都意味着英欧之间将存在海关边界,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贸易壁垒,进而给英欧各自的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