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15:59:27 来源: 财经新闻网
财经新闻网消息:
回顾这一年,中国经济固本求新,求变应对变化,既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又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主要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动力……亚洲开发银行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时指出,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亚洲经济增长预计将强于此前预期,亚洲发展中国家将以更加乐观的基调结束2023年。
这是一个大逻辑,中国经济的巨大体量决定了其独特的运行方式。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候。如果没有风浪,就不是大海。风雨飘摇,可以翻船。”小池塘,却翻不翻大海。” 习近平主席曾用“海”来比喻中国经济,这是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广阔空间、深定力的形象描述。
中国经济浩瀚如海,国内经济强循环充满活力。 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广阔的市场资源和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巨大的国内市场具有容纳更多产业集聚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风暴。 区域间差异化的产业格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纵深空间,增强了适应风险的能力。 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轨道不断开辟。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外贸“三新”风靡海外。 科技突破创造“新”,产业升级提升“质”,共同塑造新质量生产力,为经济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瑞银认为,绿色经济、消费和高科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经济像大海一样开放。 在外界“脱钩断链”的喧嚣声中,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出台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方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试行扩大单边免签国家范围、增加国际航线……中国持续释放高对外开放的高水平信号。 “中国发生的事情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在世界知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看来,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世界、对中国都极其有利”。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永远不要押注中国会衰落”。 中国仍将是一个能为双边合作提供巨大机遇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像海洋一样包容,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多元化,持续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是跨国公司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市场。 它也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孵化器、实验场和舞台。 联合利华、施耐德电气选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大众汽车位于安徽合肥的电动汽车工厂正准备投产……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从未停止过。 中国是全球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今年境外金融机构已连续9个月成为中国债券净买家。 中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的国别权重位居第一,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改善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希望。 有信心。 中国始终是推动全球发展蛋糕做大的积极参与者。 从推动金砖国家扩张,到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黄金十年,一系列盛事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共谋机遇、共找动力。 ,双向抢夺成果。
中国经济深如大海。 政府综合施策的战略定力和辩证思维,是经济迎难而上的底气。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前低后稳的态势。 中国政府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积极求变。 它善于利用政策空间,根据时代和情况找准方向。 “政策组合”持续发挥作用。 政策针对性精准有力。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经济工作定调,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这是深刻洞察国内外形势作出的前瞻性回应。 。 “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 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意在注重新旧模式的衔接和切换。 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其中包含了增强新动能的长远考虑。
中国经济不仅有历经千辛万苦“东风西吹、南北风砥砺前行”的韧性,也有“知路漫漫、越艰险”的底气。越是这样,前进的速度就越快。” 中国以科学战略应对非凡困难,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复杂挑战,以坚实的发展步伐和坚定的开放决心回应各种污蔑和悲观言论,为世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经济稳定的宝贵支柱。 可以预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中国将为世界带来信心和美好期待。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