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8 03:01:16 来源: 财经新闻网
财经新闻网消息:
裁员危机过后,停产七个月的广汽三菱又传出新消息。
近日,日经新闻报道称,三菱汽车已决定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 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中国销量持续低迷。 目前,三菱汽车已开始与其在华合作伙伴广汽集团就最终退出进行谈判。
针对此事,三菱公关部负责人井上哲二回应彭博社报道称,该报告尚未由公司正式发布,“与股东的对话仍在继续,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称,广汽艾安将接管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将其改造为广汽艾安第三工厂,年产能达20万辆。
针对上述传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相关各方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今年以来,广汽艾安品牌持续发力,销量快速增长。 到2025年,该品牌计划实现产销100万辆的目标。 数据显示,今年9月,广汽艾安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 今年前三季度,艾安累计销量突破35万辆。 随着广汽艾安销量的增长,扩大产能也成为其重要任务。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将更有利于三菱汽车和广汽集团摆脱劣质资产。 广汽艾安收购长沙工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多次陷入“退市”传闻
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公告,但广汽三菱退市的传闻由来已久。
今年4月,三菱汽车宣布,已将121亿日元(约6.27亿元人民币)的营业外支出和105亿日元(约6.27亿元人民币)纳入2022财年合并财务报告(截至2023年3月) )。 特别损失5.44亿元人民币)。 由于新欧蓝德等车型销量低迷,三菱汽车停止了在中国本土的新车生产,并录得相关亏损。
当时三菱汽车表示,3月8日至5月的三个月内,三菱汽车位于湖南长沙的工厂停止生产新车,部分零部件继续生产。 后续将根据库存和销售环境进行调整,预计6月将重启新车生产。
今年5月,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夫在日本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澄清,公司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 尽管“中国面临困难”,长沙工厂仍将按计划于六月恢复生产。
然而,不仅长沙工厂未能如期复工,广汽三菱还等待停产裁员的消息。
今年7月,一则《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信》(以下简称广汽三菱公开信)引起外界关注。 广汽三菱公开信显示,广汽三菱当前产品受市场转型影响,销量远未达到预期,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在行业变革的背景下,经过广汽三菱管理层和股东的认真讨论,公司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 同时,广汽三菱还需要结合实际优化人员结构。
据悉,广汽三菱已公布员工安置计划。 公司方面,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各部门通力协作,处理员工诉求,推动安置计划落实。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广汽三菱员工人数将达到2698人。
“目前,广汽三菱三大股东正在全力推进公司拯救转型工作。广汽三菱将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优化人员结构,尽最大努力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和权益。”员工的利益。” 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回应。
在中国受挫,转向东南亚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各持股50%。 2016年,广汽三菱国产第三代欧蓝德取得了良好的市场销量。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广汽三菱迎来“高光时刻”,年销量分别为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
2020年以来,广汽三菱销量直线下滑。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7.5万辆、6.6万辆、3.3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62%、11.99%、49.13%。
据广汽三菱官网显示,目前该品牌共有4款车型在售。 燃油车包括新欧蓝德、新金轩、翼格以及进口车L200。 新能源车型只有一款,。 其中,欧蓝德长期以来一直是广汽三菱的主打产品,但广汽三菱过度依赖单一产品也带来了疲软的问题。
与此同时,其主力产品欧蓝德持续陷入质量风波,加剧了广汽三菱的销量下滑。 此前,广汽三菱已启动召回,涉及车型包括2021年11月4日至2022年9月2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欧蓝德汽车,共计1064辆; 2017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欧蓝德汽车,共计55辆。
进入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内卷化”加剧,电动化产品攻势强劲。 广汽三菱面临的处境更加尴尬。 数据显示,今年6月,广汽三菱仅销售326辆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2万辆。 今年4月以来,广汽集团已连续三个月未在产销报告中单独披露广汽三菱相关数据。 后者与日野、合创等合资品牌一起归入“其他”类别。
由于无法从中国市场复苏,三菱汽车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计划在印尼生产小型纯电动汽车。 据路透社7月消息,印尼经济协调部长 表示,三菱汽车2022年至2025年在印尼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0万亿印尼盾(约合6.67亿美元)。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