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 19:00:05 来源: 财经新闻网
财经新闻网消息:
国泰君安表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成为主流,更丰富的座舱体验和智能驾驶功能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长续航里程、更高能量密度的要求。 快充技术主要涉及微电池技术和宏电池技术。 前者侧重于电极材料、电解质、电荷转移界面等电池内部生态; 后者专注于充电桩、热管理、电池系统和充电协议。 国内龙头企业全面布局快充领域,加快快充产业化进程。 快充技术有望有效缓解里程焦虑,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进一步提升。 我们看好优先发展快充的龙头企业。
全文如下
【电新】快充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耗电”转型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快充技术有望有效缓解里程焦虑,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进一步提升。 我们看好优先发展快充的龙头企业。 推荐1)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受益标的:国轩高科、新旺达; 22)负极:贝特瑞、中科电气、普泰莱,受益对象:信德新材; 3)导电 4)涂层技术解决方案:受益对象:MANST; 5)车载电源:受益对象:芯锐科技; 6)水冷板:受益对象:银轮、华丰铝业; 7)充电桩:盛虹股份。
快充技术可以高效补充能量,改善有轨电车的里程焦虑。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成为主流,更丰富的座舱体验和智能驾驶功能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长续航里程、更高能量密度的要求。 虽然与传统交流慢充相比,直流快充技术要求和成本更高,但在充电时间上具有显着优势,成为车企改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焦虑和品质的重要方向。
快充技术是一项推动“电器元件”迭代更新的系统工程。 快充技术主要涉及微电池技术和宏电池技术。 前者侧重于电极材料、电解质、电荷转移界面等电池内部生态; 后者专注于充电桩、热管理、电池系统和充电协议。 在电芯能量系统方面,主要通过负极材料(造粒、包覆、表面功能化)、电解液(新型锂盐LiFSI)、导电剂(碳纳米管)、电极设计(降低电极厚度)对电池进行优化)等核心材料提高了锂离子的迁移速率,增强快充能力。 在电池管控系统方面,主要通过散热(液冷、多层液冷板)、车载电源(高压)、汽车零部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升级配套汽车零部件. 快速充电性能。 在基础设施方面,快速充电的需求主要通过建立快速充电站和优化电网(配备储能和虚拟发电厂)来满足。
国内龙头企业全面布局快充领域,加快快充产业化进程。 2018年10月10日,保时捷发布首款纯电动汽车,开启快充的商业探索。 由于快充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协同才能实现其产业应用和发展,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已从微电池技术到宏电池技术全面研发和协调布局。 我们相信快充技术将帮助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龙头企业的推进有望大大加快快充产业化进程。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快充技术产业化速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