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8 21:59:24 来源: 财经新闻网
财经新闻网消息:
日前,永盈基金基金经理张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是从机器人发展空间、AI赋能,还是政府扶持政策来看,当前的机器人领域都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目前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早期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自动化生产显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09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占比45%),而国产化率仅为35%,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医疗、农业、家庭服务等领域越来越多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有待开发。
其次,机器人是实现人工智能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人工智能为机器人注入灵魂,是人工智能的优秀载体。 机器人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主导航等功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为机器人领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最后,政府频频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此前,上海市政府也出台了有关机器人的政策。
对于下半年机器人赛道的发展,张璐表示,可以看到很多催化剂。 例如,傅立叶智能即将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OPEN AI的机器人也即将推出,特斯拉将在9月底举办AI Day。 对于这种生产链条长、坡长、积雪厚的赛道,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想象空间比较大、价值比较高的环节:一是传统机器人技术壁垒高、成本高的环节,比如第二是AI技术革命带来的机器人智能化新趋势,比如传感器、视觉、语音交互等板块,机器人是AI最强的载体之一; 三是主要中下游,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爆发性需求增长的领域。 工业机器人方面,重点关注提高国产化渗透率的机会; 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更大,服务型和特种机器人的需求也不容小觑。
展望机器人的中长期投资逻辑,张璐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人形机器人壁垒较高,涉及多学科融合、软硬件协同。 高要求。 在机器人从0到1的革命中,特斯拉创始人兼CEO马斯克多次阐述自己的愿景:未来人类与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仅仅是1:1,而是基于全球人口数量80亿,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将可能比人类人口还要多,渗透率天花板高,想象空间大。 而且,仿人机器人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部件,到中游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再到下游终端应用,产业链漫长而复杂。 机器人在未来可能会很少见,就像当时的消费电子产品一样。 中国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汽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赛道。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